目前分類:中國稀有姓氏 (8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稀有、特殊姓氏─宛(551)

稀有、特殊姓氏─宛(551)

「宛敬瑤─1」  

 

(ㄨㄢˇ)。亦音(ㄩㄢ) 國名,漢代西域的大宛。
但當姓氏時,宛是唸 (ㄨㄢˇ)。
 
相傳伏羲帝之師有宛華,黃帝時有宛朐,此姓之始。(見《姓氏尋源》)。但亦有一說宛邑為地名,在今山東荷澤西。
 
春秋時魏大夫食采於,後因邑為氏。
 
。古國名,與苑同,當以國為氏。一說即宛丘為古時陳國之都,
在今河南淮陽東南。
 
春秋時齊、晉、鄭等國均有此姓。
 
望出:下邳、南陽。
 
宛春,春秋時楚大夫。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排名第551名。男性有50人,女性有51人,共計101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500年前是一家、
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苑(331)

稀有、特殊姓氏─苑(331)

「苑乃林─1」  

 

(ㄩㄢˋ)亦可讀做(ㄩㄢˊ)。
 
殷武丁之子文(一作支)封苑侯,其後以爵為氏。
 
春秋時,齊大夫苑何忌之後。
 
望出:范陽、永寧、馬邑。
 
苑文,東漢時中牟令。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排名第331名。男性有235人,女性有230人,共計465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500年前是一家、
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談(243)

稀有、特殊姓氏─談(243)

談文弟─1  

 

(ㄊㄢˊ)

 

殷帝乙長子微子君。周武王封子於宋,傳國三十六代至談君,為楚滅,
子孫以國為氏。望出梁國、廣平。(見《姓氏考略》)
 
姓的得姓始祖,是商朝末代皇帝紂王的庶兄微子啟。他眼見國勢衰危,
民心動亂,心急如焚。曾多次強諫,因紂王不悔悟,遂憤然出走,周滅商時,他自投周軍陣前乞降。西周大封建,微子君以商朝後嗣而受封,
為春秋時宋國始祖。宋國世代相傳,傳至第36代子孫,有封於談地的,
國君為談君,後來被強楚所滅。於是子孫後代就以國為氏而姓了
 
談氏源自商莫的微子啟,得姓於春秋時代,並在梁國(今河南商丘一帶)、
廣平(今河北、河南交界處附近)成為當地望族。
 
元朝有詩人談文理
 
明清之際有史學家談遷,他是浙江海寧縣棗林人。
可見當時源自中原的談氏已播遷到東南沿海,並俗逐漸在全國各地出現。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排名第243名。男性有572人,女性有527人,共計1099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500年前是一家、
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岑(276)

稀有、特殊姓氏─岑(276)

岑春霈─1  

 

岑(音ㄘㄣˊ)[少部分人唸成ㄔㄣˊ]

 
周文王異母弟耀子渠,武王封為岑子,其地梁國北岑亭是也,
子孫以為氏。世居南陽、(見《唐書‧宰相世系表》。
 
3000年前,周朝的開國天子周文王同父異母的兄弟耀之子渠,
受封於岑,渠稱為岑子。子孫以國為氏,就產生了〝岑〞這個古老的姓氏。
當時的岑邑,據考證,是在今陝西省韓城縣南。
 
另外根據《姓氏考略》所載:〝望出南陽,又,雨越娌人多岑姓〞。
現在廣西省蒼梧線西南還有一名為岑溪的小縣,貴州以叫岑鞏的地方。
 
在我國歷史上,岑姓曾是一個光彩神氣的姓氏,尤其是漢、唐兩代,
棘陽岑家人才輩出,出將入相。漢代棘陽,即河南省新野縣東北,
頭一個把這個家族引上青雲之途的,是中興漢室的光武帝之時的大將岑澎
字君然,劉秀繼位後封他為舞陽侯。
 
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南陽人,善七言歌行,與高適並稱〝高岑〞。
 
前清時代,廣西也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那就是在中法越南之役,
以〝地營法〞大戰法軍〝開花炮〞,把來勢洶洶的法軍大敗於臨洮,
其他各省聞風紛紛起而響應的抗法名將岑毓英。中法之役後,他曾高官厚祿,當到清廷的太子太傅,顯赫不可一世。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排名第276名。男性有383人,女性有378人,共計761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500年前是一家、
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承(556)

稀有、特殊姓氏─承(556)

承寶康─1  

 

承 (ㄔㄥˊ)
 
姓為當今較為罕見的姓氏,其來源出於春秋時期的姬姓衛國。
西周初年,周公平定管、蔡之亂後,封周文王第八子康叔封(姬封)
於衛(都朝歌,今河南淇縣)。春秋時,衛國有大夫名成,
字叔承(一說承成),其後代以祖父之字為姓,遂產生了〝〞姓。
 
歷史上,千乘(今山東博興西北)曾為姓郡望。
戰國時的陶國謀士承盆;東漢時經學家承宮;金代近侍局使承暉
明代南昌知事承廣;南陽同知承天秀等,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承姓人物。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排名第556名。男性有46人,女性有52人,共計98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500年前是一家、
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諸(347)

稀有、特殊姓氏─諸(347)

「諸青─1」  

 

諸 (ㄓㄨ)

 

姓來源有四。
 
其一 :彭祖之裔封於(故城在今山東諸城西南)因以為氏。
在(姓苑)一書中詳載著:『春秋魯有諸邑,大夫食采於其地者,子孫以為氏。』
 
其二:春秋時越大夫諸稽郢之後。(見《名賢氏族言行類稿》。
諸稽郢是一位名登史籍的人物,當時吳王夫差伐越時,
他曾奉越王勾踐之命,行成於吳。不過,這位我國最早期的外交使節,
當時的姓氏是兩個字的複姓『諸稽』,而不是單姓的諸,
以諸為姓是後世子孫的事。
 
其三:越王勾踐之裔,閩粵王無諸自立於閩中為王,秦時廢為君長,
後助劉邦滅秦有功,復立為閩粵王,其後子孫反漢,為漢武帝所滅,
子孫中有以其字為氏者。
 
其四:五代時候於會稽山,今會稽諸姓出於此。《姓氏考略》中記載:
(五代周諸葛十朋,當陳橋兵變後易姓諸,隱於會稽山,
是今會稽諸姓出自諸葛。)是由諸葛氏的後裔改姓而來。
 
望出:瑯邪、會稽。
 
氏在明、清之際光芒畢露,明洪武年間的諸質諸弘道
著有《今古鉤法》的諸茂卿;能詩擅畫的諸祖潛
清代著有《諸鐵庵集》的諸九鼎,等等。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散居於台北、新竹、台南等地,
其排名第347 名。男性有203人,女性有219人,共計422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臧(215)

稀有、特殊姓氏─臧(215)

臧森科─1  

 

 

,(ㄗㄤ)
 
其先出自魯孝公之子彄,字子臧,其孫以王父字為氏。見《姓苑》,
望出東海。(見《姓氏考略》)
 
氏出自姬姓,根據《姓氏考略》的記載,春秋時代。
魯孝公的兒子彄,字子臧,其子孫就以他的字【臧】作為字以的姓氏。
魯國的始創之君是周公旦的長子伯禽,則臧氏子孫亦為周公的後世子孫。
繼續往上推溯,則臧氏是最為榮耀的黃帝姬姓子孫。
 
氏源自魯國,並且在東海成為望族。東海即今山東郯城縣北。
東漢時,廣陵射陽(今江蘇寶應東)有臧姓,臧旻,
可見當時臧氏已播遷到了江南,並且逐漸成為江南大姓。
 
明朝戲曲家、文學家臧懋循是浙江長興人。
 
清朝經學家臧琳和其玄孫臧庸是江蘇武進人。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排名第215名。男性有891人,女性有794人,共計1685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浦(354)

稀有、特殊姓氏─浦(354)

 
浦正昌是公司的駐衛警,在我來到公司之初,也是透過同事介紹,
因而又多了一個稀有姓氏。 這次因為年代電視的採訪,
也讓浦正昌因而多了一些名氣。
原來當記者採訪他時「電話採訪」記者問:這個姓氏可有什麼特殊之處,
浦正昌告知,在他念小學時,因為老師是省籍人士,鄉音非常的重,
因此每當念到他的名字時,因為鄉音的口誤,被唸成了《不正常》,
這是浦正昌孩提時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

 

浦正昌─1  

 

(ㄆㄨˇ)

 
姓的祖先,根據考證,是3100多年前輔佐周武王完成興周滅紂大業的姜太公呂尚。因此,姓中國人雖一向揚名於開較晚的江南,
但追本溯源則是上古炎帝神農氏的姜姓後裔,家世源流既悠久又光彩。
 
姓得姓的由來,歷來有關的姓氏文獻都未做交代,所以一直不得確知。
但有人判斷,其得姓可能跟流經浙江省境內的浦江有關,他們認為,
大致在秦、漢之際,有一支姜太公的子孫,自山東的老家逐漸向南方播遷,
渡過浩瀚的長江,來到富饒的江、浙浦江地區定居下來。
定居於浙江浦江沿岸的人,就以浦江為氏,而姓了
 
姓的始見時間,由於文獻無稽而迄今不得確知,不過從史料判斷,
他們的得姓,至遲也在漢朝之際,因為,三國以後的魏、晉時期,
便陸續有浦姓名人在當時歷史上出現了。譬如:魏朝的浦仁裕
是以著「廣平章記」十五卷而傳名。
 
浦源,是江蘇無錫人,明初工詩善畫,前往閩中遊歷時,
與林鴻等名士號稱十才子。
 
清代雍正年間江蘇無錫的浦起龍,更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學者,
官拜蘇州府教授,藏書之多遠近皆知,他所著的:「史通釋」及
「讀杜心解」等書,尤其受到後世學者的推崇。
 
江蘇吳縣的浦龍淵,也以著有「周易通」、
「周易辨」等書,而為人所知。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 姓大部分分佈在新竹、嘉義等地,其排名第 354名。
男性有194 人,女性有201 人,共計395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蒲(169)

稀有、特殊姓氏─蒲(169)

蒲震世─1  

 

(ㄆㄨˊ)
 
蒲(ㄆㄨˊ)字與浦(ㄆㄨˇ)字差別在一個草(艸)字頭,
有些人會唸錯, 兩個字非常相似,但一個有草字頭,一個沒有,
但唸法卻是不同的。
 
姓源自有扈氏,因為家中池塘生有菖蒲{遠古時候蒲草可當食物,
也可作為織衣編蓆},讓人驚訝的是,蒲草非常的茂盛,竟長達五丈,
且分節,形如竹子,於是,當地的人們就稱他們為
〝蒲家〞,因此有扈氏的這一支苗裔,就以為姓了。
 
另據考證,上古另一位聖君虞舜的後裔中,也有以為氏的,
因為被封於州蒲,而以地為氏而姓了
古時候以蒲為名的地方有兩處,一處在今河北省長垣縣,
是春秋時代衛國之地;另一地在今山西省隰縣的西北,俗名斬袪垣,
則是當時晉國的一個邑。以蒲為姓的虞舜後裔,究竟與這兩處地方有何關連,就無確實的資料可考了。
 
『聊齋誌異』多年以來膾炙人口,深入民心,是我國的一部不朽文學名著。
其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蒲松齡蒲松齡是前清康熙年間的山東淄川人,
一生肆力古文,悲憤感慨,自成一家,而且著述甚富,
是我國歷史上有數的傑出文學家之一,他的成就更是後世每一位蒲姓人士的光榮。
 
姓先人還有蒲元蒲元是三國時候劉備的蜀國臣子。
那時西南人民很會鑄刀,著名的有苗刀,柔韌而鋒利,
據說柔韌到能繞在手指上。蒲元是個愛異想天開的人,
受到苗刀的啟發,就為諸葛亮鑄造了三千口神刀,斬鐵如泥,力不可擋。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大部分分佈在新竹、台中、南投、彰化等地,
其排名第169名。男性有1487人,女性有1506人,共計 2993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虎(570)

稀有、特殊姓氏─虎(570)

[虎雙杰─1]  

 

(ㄏㄨˇ)
 
相傳為高辛氏時八元之一伯虎之後。(見《風俗通》)
 
雲南慄慄族以虎為圖騰的氏族,稱牢饒時,漢姓為虎、和等。
 
雲南金平芒人溫林氏,漢姓為虎。
 
望出:晉陽。
 
虎旗,漢時合浦太守。
 
虎大威,明時陝西榆林人,因戰功官山西總兵。
 
虎坤元,清時四川人,咸豐年間提督。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排名第570名。男性有41人,女性有51人,共計92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茆(303)

稀有、特殊姓氏─茆(303)

「茆嵐─1」  

 

茆 (ㄇㄠˇ)
 
周公之子祭伯,其後有茆氏。(見《路史》)
 
周公之第三子茅伯之後有茆氏。(見《姓源》)
 
望出汝寧。
 
茆欽,明時江蘇溧水人,成化戊戌進士,歷南京大裡寺卿。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 姓排名第303名。男性有322人,女性有301人,共計623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鹿(351)

稀有、特殊姓氏─鹿(351)

[鹿海峰─1]  

 

鹿(ㄌㄨˋ)

鹿性來源主要有兩支:

 一是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康叔被封於衛,建立衛國,

建都於朝歌(今河南淇縣西南)。春秋時衛國有人被封於五鹿

(今河南濮陽北),其後就以封地為氏,姓了鹿。

 

二是出自少數民族。北魏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鮮卑族的〝阿鹿桓〞、
〝阿鹿孤〞姓被改為單姓─鹿。。
 
出自姬姓的鹿姓後來有人遷至陝西扶風,魏晉時形成鹿姓望族:
出自鮮卑族的鹿姓則在河南(今洛陽)形成望族。
當代鹿姓也是一個分佈較為廣泛的姓氏。
 
鹿姓歷史名人主要有:
漢代巴郡太守鹿旗
北魏淮陽太守鹿生
明代御史鹿久徵;太常寺少卿鹿善繼
清代四川總督鹿傳霖
 
鹿性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台灣鹿性排名第351名。
男性有218人,女性有190人,共計408人。
 
鹿性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鹿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霍(249)

稀有、特殊姓氏─霍(249)

霍天賜─1  

 

霍(ㄏㄨㄛˋ)

周文王霍叔處之後以為氏。望出太原、河東。(見《廣韻》)
 
霍(音或)
氏起源於周代,出自姬姓。姓中國人的姓始祖是聖君周文王的第六房子孫霍叔處。周武王滅紂得國之後,將自己的同母弟叔處封到霍(今山西霍現西南部),稱做霍叔,與管叔鮮和蔡叔度共同監督當時被封於宋國的紂王之子武庚,稱做〝三監〞。後來,周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繼位,由周公旦輔政,
管叔、蔡叔唆使武庚發動叛亂。叛亂被鎮壓下去後,霍叔處也受到連累,
被周公降為庶人。不過,霍叔處雖被降為庶人,不再具有貴族身份,
但他始封的霍國,仍繼續存在。直到春秋時代,才被一度稱霸的晉國所滅,成為晉國一部份。而如今屬於山西省的這個地方,也正是霍姓中國人的發源地。
山西氏在我國早期歷史尚稱盛,從一代名將霍去病一家人在漢朝的出人頭地和飛黃騰達,便可一目了然。
 
這一家人除了霍去病的赫赫軍功之外,霍去病的弟弟霍光
更是被劉家天子圖形〝麒麟閣〞的一代名臣,兄第二人,一文一武,
出將入相,相得益彰,使得山西霍氏的聲名,天下盡知。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排名第249名。男性有536人,女性有499人,共計1035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儲(257)

稀有、特殊姓氏─儲(257)

儲智璞─1  

 

儲(ㄔㄨˊ)

 

齊大夫儲子之後。(見《風俗通》)
 
根據歷來姓氏學者的考證,我國的氏,
是齊國那位一心想跟孟子結交的儲子的後代。儲子是戰國時齊國的首相,
當他知悉孟子來臨,就立刻備了一份厚禮贈送給他,
以示對孟子的學問道德的崇高敬意。
這就是歷來研究孔孟的學者所熟悉的「孟子在平陸,儲子致幣以交,
孟子受之而不報」的著名故事。
由此看來,儲姓中國人是早在戰國時代便已經有了,而且家世榮輝,
老早便已在現在的山東一帶,出人頭地,聲名響亮。
 
儲太伯,東漢光武帝朝廷上的諫議大夫,曾經持節徵鮑永;
 
而西漢末年據大庾領以抗王莽的儲老,是江西人
 
另外在唐明皇開元年間官拜紀水尉的儲光義,是當時的潤州人,
也就是現在的江蘇鎮江人。
 
從這些資料實在不難看出儲氏的南遷之早,
並且為後來的儲氏稱盛於江南各地,找到最有力的注腳。
 
明憲宗成化年間的吏部尚書儲罐,在當時更是大名鼎鼎了,
他是江蘇泰州人,不但是一位有割股療親孝行的著名孝子,
而且淳行清修,介然自守,工於詩文,又好推介名士,遠避非類,
是一位「不惡而嚴」的出名好官。
 
台灣姓人家也不少,其中又以台南為最旺,
幾乎有半數以上的姓省籍人士,都集中在台南。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分佈在台北、新竹、彰化、台南、屏東等地,
其排名第257名。男性有517人,女性有427人,共計944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仝(450)

稀有、特殊姓氏─仝(450)

「仝澤堂─1」  

 

(ㄊㄨㄥˊ)
 
氏即為同氏,古時同字俗寫作字。後人就以為姓氏了。
 
金時女真人夾谷氏,其漢姓為
 
回、蒙古等姓均有姓。
 
分佈較廣,但人數不多。仝文瑞,元朝時任兵部尚書,鎮潼關,
(見〝睢寧縣志〞)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排名第450名。男性有88人,女性有100人,共計188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尋根問祖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勞(287)

稀有、特殊姓氏─勞(287)

勞廣英─1  

 

(ㄌㄠˊ)

 

其先居東海勞山,因氏焉。望出松陽。(見《姓譜》)
當為勞民勸相之官者,以職為氏。(見《姓氏考略》)
 
氏家族,是因先人的居住地而得姓。一說,東海勞山之民,
至漢始通中國,賜姓勞氏。這兩種說法,都與勞山有關。
勞山又名牢山,是山東名山,位於膠州灣東岸,也就是即墨縣東南。
這座山的支脈綿源於山東半島的東海岸,雄麗壯觀。其主峰大勞山和小勞山,兩山相連,有清風嶺、碧落涯等名勝。長久以來倍享盛譽。
這個發祥於山東勞山的家族,一向以渤海,即現在山東、
河北交界之處為繁衍中心。
 
另據《姓氏考》的考證,氏還有一種不同的源流,是以官為氏。
源於勞山的氏,自古便相當有名氣,可謂人傑地靈。
東漢時的琅琊名士勞丙;晉朝時的三公郎勞霸
後蜀時官拜尚書為承的勞彥遠等,便都十分知名。
勞鉞,是明憲宗成化年間一位出了名的好官,先後出知江浦、臨清、
山陽三縣,都具有輝煌的治績而見稱,後來他並被升為潮州知府,揚名顯親。
 
勞鉞的兒子勞濟,則是一位成就甚高的學者,精通五經而長於詩文,
他教人以存心不欺為主,據說,當時江州的士大夫多出於他的門下呢!
清代順治年間出任永嘉教諭的著名學者勞大興
康熙年間以進士官至副都御史,著有「靜觀堂詩集」的勞之辨
都是浙江石門人。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排名第287名。男性有347人,女性有341人,共計688人。
 
台灣的姓大部分分佈於台北、新竹、南投、嘉義、台南等地。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500年前是一家、
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苗(211)

稀有、特殊姓氏─苗(211)

苗夢慈─1  

 

 苗(ㄇㄧ ㄠˊ)

 

楚大夫伯楚之後,子賁皇奔晉,食采於苗,因命氏焉。望出東陽。
(見《姓氏考略》)
 
根據古文獻的記載,姓係出黃帝軒轅氏。苗姓出自春秋時代的楚國公族,
當時,楚國有個叫伯棼的大夫因為犯罪被殺,他的而子賁皇逃亡到晉國,
晉國國君就把一個叫苗的地方賜封給他,賁皇的子孫即依照當時的習慣,
以地命氏,統統姓了
 
楚國是上古顓頊帝的羋姓之後,
也就是傳自顓頊的孫子陸終的第六個兒子季連。所以推算起來,
姓不但是黃帝的後代,而且與彭、書、蘇、曹等姓,都有十分密切的淵源。
當時的邑,據考證就在今河南省濟源縣的西方,現在該地有一處「苗亭」,據說就是2600多年前苗邑的遺址。苗姓最初的發源地,當然也就是在該址了。
宋代以後,苗姓名人更多了,在討蠻時,以創立折運法,
使得軍糧供應無缺,因公做到戶部侍郎的苗時中;曾經大破鬼章,
軍功彪炳的大將苗授;討降生羌威震洮西,又與李憲取定西域的名將苗綬
以及慷慨有大志,德祐年間與文天祥在真州定計抗元兵,
卻不幸城陷不屈而死的苗再成等。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排名第211名。男性有948人,女性有884人,共計1832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500年前是一家、
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酆(392)

稀有、特殊姓氏─酆(392)

酆遠征─1  

 

酆(ㄈㄥ)
 
周文王第十七子酆侯之後,以國為姓,望出京兆。(見《姓氏考略》)
 
關於姓的來源,一些與姓氏相關的古籍都有相同的記載,
姓氏出自3000多年以前周文王的第十七個兒子酆侯,
由於被封於,所以子孫也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國為姓。
 
,又叫豐京,在今陝西西安西南灃河以西。
周文王伐崇侯虎後自岐遷此。武王雖遷於鎬,而豐宮不改,
仍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有靈台,唐初遺址尚存,而根據史書記載,
則當時酆姓人家最多的地方,也就是陝西西安一帶,當時叫京兆。
陝西自然更是後世全國各地酆姓人家的最早發源地了。
至少具有3000年悠久歷史的姓人士,在我國的歷史上的名人,
卻不多見,《左傳》中提到一位酆舒,執政于潞,有三雋才。
後晉景公滅潞,殺舒。
 
宋有酆去奢,傳說少時為崇仙宮道士,居茅山,後得道仙去。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排名第392名。男性有151人,女性有136人,共計287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500年前是一家、
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冷(266)

稀有、特殊姓氏─冷(266)

冷平─1  

 

冷(ㄌㄥˇ)

姓有Leng及Ling二個音,且源出不同,而分兩個不同的姓氏。
一為冷,一為泠(音ㄌㄧㄥˊ)
 
姓是姓所改,相傳遠古黃帝時候,有個樂官叫泠倫
是中國樂律的發明者,泠倫的後世便以泠為氏了。而那時候文字初創,
泠字又寫為伶字,所以掌管宮廷音樂歌舞的官員又稱為【伶人】 ,
後來又成了對演員的專稱.後來泠姓又錯寫為姓,
這些可參考古書《風俗通》、《姓譜》等。
 
宋朝人士冷世光,舉為進士,在朝中任監察御史的官,他鐵面無私,
不怕權貴,官場中稱他為【冷面御史】。
 
冷世光的弟弟冷世修,也舉為進士,當地方官,為民著想。
能幹有政績,受到地方上百姓的讚揚。
 
冷曦明朝文官,被朝廷任命為御史,監察官員的行為。
冷曦為人剛正,嫉惡如仇,秉公辦事,大膽敢說。自從他任職後,
百官中許多行為不檢的,頓時收斂,他的雅號叫【冷鐵面】
 
另有冷宏,是漢時尚書令。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大部分分佈在台北、新竹、嘉義等地,其排名第266名。
男性有453人,女性有410人,共計863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尋根問祖、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危(336)

稀有、特殊姓氏─危(336)

危永麗─1  

 

危 (ㄨㄟˊ)
 
三苗之後。望出汝南、齊郡。(見《姓氏考略》)
 
三苗,又稱有苗或苗民。根據《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載,
其地在江、淮、荊州(今河南南部至湖南洞庭、江西瀋陽一帶)。
傳說,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荊州一帶多次作亂,舜巡視回來後向堯帝報告,
將三苗遷徙到三危山(今甘肅、敦煌一帶),以便改變西域的風俗。
而後三苗族人就以危為氏了。
據記載,這個被流放的三苗國,是縉雲氏的後代所建,因為他貪於飲食,
圖於財貨,天下人憎恨他的貪得無厭,於是稱他做〝饕餮〞,
意即貪食又貪財,與當時的三凶:渾沌、窮奇、檮杌,並稱四凶,
而受人唾棄。而縉雲氏,則是黃帝時名下的一個諸侯。
如此看來苗族的歷史和漢族一樣的長,源自苗族的危姓中國人足以自傲。
從四、五千年以前便居住於江南一帶的苗族,後來陸續播遷到其他地方,
並逐漸在江南及山東成為望族。
 
唐朝末年,江西的苗裔危氏開始出人頭地,
在後梁和吳越的朝廷上揚明顯親的危全諷危存昌兄弟,
以及危存昌之子危德昭,便是最為顯著的例子。
宋代靖康年間,徽、欽二帝被金兵北擄,
江西光澤地方有一位叫危翁一的老樵夫竟痛哭三天三夜後,骨立而死。
 
危素之祖本姓黃,冒姓危。(《宋學士集》)。
 
元末明初,學術界出現赫赫聲名的危素。據史載,他是江西金溪人,
早年在元室朝廷因編修了《元史》、《遼使》、《金史》,而深負時譽,
到明代,他又與宋濂同修《元史》,更奠定了他在學術上的崇高地位。
危素十分嚴肅,據說,在他修纂《元史》的《後妃列傳》時,
由於不信任手旁的現成資料,曾特別買了許多食物送給一些白發官員,
設法獲知了實際的情形,然後才下筆寫書,一點兒都不肯敷衍馬虎。
不過,有的學者認為,危素是黃氏後裔改姓氏的,他的祖先本姓黃。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危排名第336名。男性有233人,女性有227人,共計460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