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中國稀有姓氏 (8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稀有、特殊姓氏─於(338)

稀有、特殊姓氏─於(338)

於根初─1  

 

 於(ㄩˊ)

 

黃帝臣有於則,始作履,封於內鄉,有於村,與商近。
《史記》楚、商、於地是也,後以為氏,望出廣陵、京兆。
(見《世本》、《姓氏考略》)
 
根據《世本》等的考證,氏的得姓始祖是上古時黃帝的大臣於則
他是第一個發明鞋子的人。可見氏的得姓已經有5000年歷史,
而早在5000年前,中國人的老祖宗已經懂得穿鞋子、做鞋子了。
氏家族主要繁衍於廣陵(今江蘇省江都縣一帶),
由此推斷氏始祖的最初封地,應該是在江蘇省一帶。
 
具有5000年歷史的於氏家族,在我國早期歷史上不十分活躍,
唐朝初年有一位叫於澄的大將,名登《名賢氏族言行類稿》,
到宋、明之際,於氏逐漸初露鋒芒,使於氏家族的名氣日益響亮。
 
宋代晉陵(今江蘇武進)的於清言於務道祖孫二人,
都是名氣響亮異常的大畫家,尤其對於畫荷花,有極高的造詣,
據說在宋寧宗時,於清言曾經畫了一幅荷花障進獻朝廷,
結果喜動天顏,皇帝高興的特別封他當了一名承節郎的官呢!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大部分分佈在台北、新竹、嘉義、台南等地,其排名第338名。
男性有240人,女性有217人,共計457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尋根問祖、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仲(254)

 

稀有、特殊姓氏─仲(254)

仲崇惠─1  

 

仲 (ㄓㄨㄥˋ)

 

高辛氏才子仲堪仲熊之後。(見《通志》)
 
魯桓公子慶父子孫號仲孫,亦為仲氏。又仲虺為湯左相,子孫氏焉。
仲尼弟子有仲由,字子路。(見《名賢士族言行類搞》)
 
仲山甫之子孫,以字為氏。一云,出子姓,宋仲幾之後。
望出樂安、中山。(見《姓氏考略》)
 
根據以上資料的記載,氏至少源自六家,即仲堪仲熊慶父仲虺
仲山甫宋仲幾等六人的後裔中均有人以仲為氏,他們均為秦、漢以前得姓,得姓歷史悠久,少則2000年,多則5000年以上。
 
最早的仲堪、仲熊,是上古時名列〝八元〞的賢者,
〝八元〞指的是當時八位最有才德、最善於治事的人,
即《左傳》所記載的:伯奮、仲堪、伯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
季狸、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
其中,仲堪、仲熊是被舜帝舉為〝布王教於四方〞的教育工作者。
 
商湯的左相仲虺,曾作〝仲虺之誥〞,因而名垂青史。
 
源自魯桓公之子慶父的仲氏,魯國開國之君周公旦長子伯離,
那麼這一支仲氏當然源自周公的黃帝姬姓後裔。魯國卞人(今山東泗水)
仲由,字子路,他直率勇敢,是孔子的弟子。
 
仲山甫(一作父)則是曾輔佐周宣王完成中興之治的歷史名臣,任卿士。
他是魯國獻公的次子,算來也是黃帝的姬姓後裔。
 
出自子姓的宋仲幾之後,以仲為氏。這之仲氏子孫當然也是微子的後代。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大部分集中在南投、彰化、嘉義等地,其排名第254名。
男性有477人,女性有482人,共計959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鞠(294)

稀有、特殊姓氏─鞠(294)

鞠土華─1  

 

鞠 (ㄐㄩˊ)
 
在我國不計其數的姓氏中,鞠(ㄐㄩˊ)麴 (ㄑㄩˊ)麯 (ㄑㄩˊ)
這三個姓氏,看起來很相似,但讀音卻大同小異。
依照歷來有關姓氏學者的考證,三姓中最早出現的是氏,
然後由氏改為氏,再由氏改為氏,
因此氏就是二氏的共同來源。
 
(音局),關於氏的來源,根據古籍的考證,是源自后稷的孫子,
相傳后稷的支庶孫子,出生時手心的掌紋像個字,所以給他取名為
他的後代就用他的名字作為姓氏了。
最早出現的氏,很早便揚名於歷史上。
戰國末年時秦國恨之入骨的那位燕國太子丹,有一位太傅叫鞠武
後來推薦荊軻給燕太子的另一名士田光,便是由他引介到燕國的。
 
此後的兩千年間,氏的傑出人物,便滿載於歷史的史書上,
像開寶年間與楊徽之李若拙趙鄰幾等人齊名的文士鞠常
雍熙年間歷官兵部員外郎,以有才幹而見稱的鞠仲謀;
仁宗時以直名見稱的監察御史鞠詠;以及元祐年間上書陳章愷等罪,
而被章惇隸黨籍的直臣鞠杲、、、等都是當時鞠家的好子弟。
以上的姓名人之中,鞠常鞠仲謀父子是山東高密人;
鞠詠是河南開封人;鞠杲是吳川人。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排名第294名。男性有354人,女性有304人,共計658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沐(573)

稀有、特殊姓氏─沐(573)

 

就是她, 就是沐繼卿姊 ,就是姊讓自由時報記者楊久瑩

知悉我有收集稀有、特殊姓氏,才讓這些稀有、特殊姓氏一一的曝光,

間接的才有中國稀有特殊姓氏部落格的誕生,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啊!

 

日前上課時提早到,突然間老婆問我有沒有收集到的,
我回答她說:沒有,不經意的問她,你有認識姓沐的嗎?
他笑著指著我身旁的沐繼卿姊,說;她就姓
經過一番解釋及收集的資料給看過,
就這樣我又得到了一個稀有姓氏─
沐繼卿,祖籍安徽定遠人,目前定居於台北市,從事教職工作。

 

 

沐繼卿-1  

 

 

沐 (ㄇㄨˋ)

 

姓係改姓,源於端木姓。
春秋時衛人端木賜之後,因避難改姓氏。
沐水在青州(今山東益都)境內,或以水名為氏。
回、苗等族也有此姓。
望出河間、東平。分佈交廣但人數不多。

 

沐寵,漢時東平太守。
 
沐英,明時定遠人,開國元勛,封平西侯,世鎮雲南。
 
晉有沐謙 

 

姓依「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全國姓氏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沐姓排名第573名,男性有38人,女性有53人,共計91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
500年前是一家、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卞(268)

稀有、特殊姓氏─卞(268)

卞愛基-1  

 

(ㄅㄧㄢˋ)
 
與〝卡〞這兩個字,很容易讓人混淆不清,很多人把字,
讀成了卡片的卡字,實際上是不相同的。
 
根據《姓纂》及《廣韻》的記載,氏出現在約3000年以前的周代,
是曹叔振鐸的後人。振鐸是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曹國(今山東西部),
其後代有被封於邑(今山東泗水附近),就以封地為氏而姓了
曹叔振鐸是後世曹姓的始祖,而氏又分自曹氏,
如此可見,曹、氏系出一源的一家人。相傳在山東和江蘇一帶,
至今仍有二姓不聯姻的習俗。
 
在3700多年以前的夏朝末年,我國歷史上就已經有了姓的名人出現,
那就是記載於《呂氏春秋》上的高士卞隨。據該書的記載,
卞隨的事蹟是這樣的:〝湯遂與依尹謀夏伐桀、克元,以讓卞隨
卞隨辭曰:『後之伐桀也謀乎我,必以我為賊也;勝桀而讓我,
必以我為貧也。吳生乎亂世,而無道之人在來詢我,吾不忍數聞也。』
乃自投穎水而死。〞
 
氏出自高貴的姬姓後裔,其後代子孫也為卞氏家族寫下輝煌的一頁。
據傳春秋時,魯國有卞邑大夫卞莊子,以勇力而著名,
相傳他有刺殺雙虎的故事,在戰場上奮力殺敵70人而死。
 
「和氏之璧」在人們的心目中可謂鼎鼎大名,當年趙國的藺相如
曾經冒著隨時可能被殺的危險,已過人的勇氣和智慧,
創下了膾炙人口的〝完璧歸趙〞的史實。而這件至寶,
正是由春秋時代的楚國人卞和發現的。相傳卞和兩次將這塊璞玉現給楚國,
都被說成是假的,獻給厲王時被砍左足,獻給武王時,又被砍其右足;
到文王即位時,卞和又抱著這塊璞玉在荊山下哭,
楚文王知道後派人把這塊璞玉取來,經過雕琢,果然得到了稀世寶玉,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和氏璧〞。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分佈於台北、新竹、南投、彰化、嘉義等地,排名第268名。
男性有447人,女性有397人,共計844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尋根問祖、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郜(380)

稀有、特殊姓氏─郜(380)

 

不記得是哪一位好朋友或同事,幫我找的這個特殊姓氏─
在此也謝謝這位郜露秋小姐願意提供資料,讓這個部落格更加的精彩了。 

 

「郜露秋─1」  

 

(ㄍㄠˋ)
 
周文王第十一子封于 , 子孫以為氏。「見『通志。氏族略』
國遺址即今山東城縣東南一帶。
關于氏的光榮家世,歷來有關的姓氏古籍都有明白的記載。
氏是以國為氏春秋時,國被宋國所滅,
其國君為周文王第十一子,其後代子孫按習慣姓了
 
晉朝時,有一位郜珍揚名于現在的新疆吐魯番。
當時此地較高昌,郜珍就出任高昌長,主持這個邊陲地區的行政。
蒙古人入主中國的元朝,漢人政權雖失,卻出了許多才華橫溢的文人。
其中在詩壇上有所謂的『王郜』,即指王祠能郜知章二人。
郜知章不但是一位詩人,同時還是一位精研儒學的學者。
世代以儒傳家,在江西樂平一代很有名氣。
 
另晉朝有郜玖、唐朝有郜成義 、清朝有郜璉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排名第380名。男性有161人,女性有148人,共計309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尋根問祖、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哈(414)

稀有、特殊姓氏─哈(414)

[哈濤─1」  

 

哈(ㄏㄚ)

氏,被一般姓氏學者列為稀性,不過在前清時期河北河間,
這個家族由於將才輩出,名氣卻很大。
有關氏的最出來源,歷來的考據資料很少,僅在《正字通》中有一段記載。《正字通》總共有12卷,是明代的作品。根據該書的記載,
可知氏不但在明代以前就有,而且當時主要是繁衍於湖北省境內。
而前清時氏在河北河間大放異彩,
則是始自雍正皇帝時官拜貴州提督的大將哈元生
當時他征伐貴州諸苗,向朝廷進新闢苗疆圖志,名重當朝。
 
哈元生的兒子哈尚德,虎父豹兒,更是一位使苗人聞風畏懼的名將。
他於雍正中的參將赴貴州剿古州苗,到了乾隆年間屢著功績,
被提為古州鎮總兵,後又從征金川,也是戰功累累,
名氣之大,甚至超過其父。
 
乾隆皇帝時期,哈攀龍哈國興父子的先後榮登進士金榜,
更使得河北河間的哈氏,名滿天下。
 
哈攀龍,於武進士及第後,曾以總兵的身份從征金川,
並於主將任舉陣亡後,督兵力戰,奪得任舉的屍體回營,
此後又屢克碉卡,戰功顯著,最後也高官至貴州提督,獨當一面。
 
哈攀龍的兒子哈國興,更是底定小金川的名將。最初他從征緬甸,
就積功而累官至西安提督,後來隨征小金川,連克貢噶山路頂宗及喀木色爾,軍功之盛,少人能及。
這四位戰功彪炳的大將,都是在河北河間,使得氏家族的聲譽享譽北方。
 
目前台灣氏家族,大部分集中在台北、新竹兩地。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排名第414名。男性有124人,女性有121人,共計245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尋根問祖、
百家姓探源、500年前是一家、百姓祖宗圖典、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藺(321)

稀有、特殊姓氏─藺(321)

藺百祥─1  

 

(ㄌㄧㄣˋ)
 
《史記》一書中,最為精彩的藺相如〝完璧歸趙〞和〝負荊請罪〞
的歷史故事,無疑是我國藺氏家族具古老淵源的最具體證明。
 
根據眾多古籍的記載,藺相如的家族來龍去脈,已被考證的源源本本,
清清楚楚。原來氏是韓氏分支出來以邑為氏的,
得姓於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最初他們的子孫分佈於中山(今河北)
及華陽(今四川)一帶,後來才以這兩個地方為中心,
逐漸向全國各地播遷和繁衍,終於子孫滿天下。
 
氏分自韓氏,當初的韓氏,依照《風俗通》的記載,則是晉獻公的後裔,
而春秋時代的晉國,眾所皆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孫所傳。
因此一步步往上追溯,姓中國人不但是周文王的後裔,
還是最為光榮的黃帝子孫。
 
繼承著藺相如的光榮傳統,藺氏家族雖然一直都不怎麼龐大,
卻始終表現優異,像南北朝的藺子雲、藺欽父子,當時便在我國北方大大有名。
 
藺子雲曾因功官至獨當一面的冀州刺史。
 
藺欽更以有謀略及勇決善戰而被進號「智武將軍」並且立下大破魏軍,
威震鄭國的奇功,後來他出任衡州刺史,又能惠政愛民,
所以長久以來備受尊敬。
 
藺亮是一位驍勇的名將,於隋文帝改置歙州為新安鎮時,
被命為新安的守將,擔負一方重任。後來隋煬帝淫虐無道,
導致了大業之亂,天下又是一片的兵荒馬亂,民不聊生,
可是藺亮卻能「僻處一隅,屹知保障,撫輯和洽,民不識干戈之苦」。
據說,他曾屯兵於歙縣的浦口山上,當時老百姓感念他的恩德,
曾把這處地方稱為「藺將軍岩」,並且立祠祀之呢!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大部分分佈於嘉義、彰化、台南、屏東等地,其排名第321名。
男性有251人,女性有239人,共計490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百家姓探源、
500年前是一家、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沙(235)

稀有、特殊姓氏─沙(235)

沙曉玲-1  

 

(ㄕㄚ)

姓的組織比較複雜,跟據《百家姓考略》的記載,
漢代就有以為氏了,是系出古諸侯國沙隨氏;
《潛夫論》的記載,則氏是商紂王庶兄徽子之後;
而《姓苑》的記載,則氏起源於上古神農氏時期,
當時有個部族為夙沙氏,其後代就用作為自己的姓氏。
 
而過去有許多學者認為,沙氏是改自外來的夷性。據記載,古代百濟國有沙氏。所謂〝百濟國〞是東漢以迄於唐高宗時位於現在朝鮮半島的一個古國,
距今1300多年前,被大唐皇朝的大軍所滅,百濟人成為中國人,
百濟八族之一的沙氏,便也成為中國的一個姓氏了。
 
氏在宋代以後,開始大大有名,曾經守宜州,平劇賊的沙世堅
便是一位鼎鼎大名的勇將。
 
宣和年間的沙立,也是一位備受敬仰得大義之士。
 
明代洪武初年的江蘇武進人沙良佐,於出知新城時,廉慎愛民,
篤於學校,因此他到任不久,就人人豐衣足食,庭無訟者,
十分受到老百姓的愛戴。
 
沙瑞,則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以歲貢任寧府紀善實,宸濠起而造反,
他激於大義,就向宸濠懇切泣諫,沒想到宸濠惱羞成怒,
竟把他囚禁起來,結果他悲憤而死,表現了讀書人忠君愛國的傳統風範。
 
沙金是明代的名將之一,於出任威茂參將時,以廉仁不刻,
力言行事恂恂若儒者而著稱,被譽為「無愧古名將」。
 
明成祖永樂初年的涉縣知縣沙玉,由於該地不甚豐沃,他憂慮民無恆產,
督民每丁種疏一畝,以備飢乏,結果,涉縣的老百姓果然自此足衣足食。
後來當禾穀成熟時,他更督促老百姓晝夜收穫,結果未畢而飛蝗大至,
鄰邑禾食盡而涉縣居民得保全,完全歸功於沙玉的領導有方。
 
沙神芝,浙江嘉興人,工於篆隸書,狂草尤雄健的書法名家。
 
沙張白,江蘇江陰人,著有「讀史大略」、「定峰文選」、「定峰樂府」
等不朽作品。
 
沙繼杓,江蘇長洲人,往來江西、湖北間。長髯巨顙,
為民間家喻戶曉之酒豪劍客。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大部分分佈在台北、新竹、苗栗、嘉義、彰化、花蓮等地,
其排名第235名。男性有668人,女性有618人,共計1286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500年前是一家、
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鳳(470)

稀有、特殊姓氏─鳳(470)

 

 

同事知悉我有收集特殊姓氏,告知有位鳳婉君小姐來洽公,
於是我準備了資料向她表明收集姓氏, 小姐也爽快的答應,
當場就影印了駕照影本給我,待下次來公司時,
就帶來了信封乙枚給我,就這樣又多了一個姓氏了。

 

[鳳婉君─1」  

 

 
鳳 (ㄈㄥˋ)
 
姓是以官名命名的姓氏。〝鳳凰來儀〞,
在我國上古是一種極為祥瑞的象徵,所以那時候就把司歷之官稱為
〝鳳鳥氏〞,表示四時都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正因上古有這種〝鳳鳥氏〞的官,才會出現〝鳳〞這個姓氏,
4000多年來,以官為氏的姓子孫綿延不絕,
迄今許多地方都有幸鳳的人家。
 
關於姓的姓源,「姓氏考略」上記載:「高辛氏時,鳳鳥氏為曆正,
見左傳,鳳以官為氏,望出平陽、邰陽。」
另外「通志、氏族略」也指出:神仙傳有鳳綱
 
鳳姓源於高辛氏,高辛氏就是顓頊的兒子帝嚳
左傳云,少皞氏(已姓或嬴姓,名縶,居曲阜,號穹桑)即位時,
〝鳳鳥始至〞故以鳥名官。其中鳳鳥氏為歷正,玄鳥氏為司分,
伯勞氏為司至,青鳥氏為司啟,丹鳥氏為司閉,祝鳩氏為司徒,
爽鳩氏為司寇等。
 
姓人才輩出,明末崇禛年間的衡州知府鳳翕如,時擔任漢陽通判,
流寇張獻忠來攻城,漢陽太守棄印逃跑,他以一個小小的地方官,
鼓勵並領導民眾合力死守桑梓,結果眾志成城,士氣如虹,
賊兵也知難而退,漢陽城終於保全。自此鳳翕如大名遠近皆知,
而他也平步青雲,做到衡州知府。
 
鳳綱的事蹟,分別見諸於「丹鉛錄」和「奇姓通」。他是漢代的魚陽人,
據說具有一手提煉起死回生的靈藥本事。他的靈藥是採百草花所煉,
將藥納入已死之人的口中,據說莫不立活,神奇之至。
他自己也經常服用此藥,所以享壽倍於彭祖,等於活了1600年以上,
後來並羽化仙去,位列仙班。鳳岡的事蹟,雖然近乎神話,
但卻對姓的古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光緒年間有一位官至駐藏大臣,後來死于蕃人之亂的鳳全
 
宣統年間也有一位官至廣州將軍,後來被民黨炸死的鳳山
 
姓依「全國姓氏要覽」(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
之全國姓氏排名與人數統計,台灣姓大部分分佈在新竹、台北、
彰化等地,其排名第470名,男性有90人,女性有80人,共計170人。
 
姓資料來源:姓氏詞典、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
百姓祖宗圖典、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 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索(464)

稀有、特殊姓氏─索(464)

 
由同事處知悉有位索潔小姐,
經過引薦說明得到她本人同意而收集到了這個姓。
索潔小姐祖籍安徽績谿人,定居於台北,目前已是第三代了。

索潔-1  

 

索 (ㄙㄨㄛˇ) 
 
殷人七族,氏之後,望出武威、敦煌。(見『元和姓纂』)
胡人有氏,唐之索元禮是。(見『姓氏考略』)
我國的氏家族,是殷商時期的七個大族之一。
這個古老的家族,一向稱盛於我國西北的敦煌和武威一帶,
像晉代草書聖手索靖,便是當時的敦煌人。
 
索靖是位出類拔萃的古賢,能文能武,不但以一手〝銀鉤蠆尾〞
的草書而享譽千古,他當時為晉王室所建立的一連串輝煌功業,
也足以傲視史冊。根據『晉書』的記載,在晉惠帝時,
索靖曾平定西戎,討平趙王倫及孫秀,又于河間王顒舉兵向洛陽之際,
大戰破敵,戰功彪炳,少人能及。
 
索靖的兒子索綝,也有乃父之風,自小就被其父器重,
索靖曾稱贊這個小兒子是:《廊廟之才,非簡札之用》。
後來索綝果然出人頭地,於官拜馮翊太守時,
與雍州刺史賈疋等人共立晉愍帝,因而被封為尚書左僕射,
高官厚祿,使得敦煌的氏,名滿天下。
 
在敦煌一帶,還有另一個複姓索盧氏,也相當的有名氣,
譬如後漢末年出任洛陽令,以忠謹而見稱,
並曾以尚書教授千餘人的著名文士索盧放
以及後秦時曾為姚萇刺苻登,事後被殺的索盧曜,都在當時大名鼎鼎。
 
索盧氏,長久以來已不多見,他們的子孫究竟是跑到哪裡去了呢?
這種現象最合理的解釋應該是索盧氏的後裔,跟一般許多複姓人家一樣,
不能免俗的把自己的姓氏簡化為一個字的氏,
何況他們又顯然根本來的氏家族,比鄰而居,關係密切。
 
南北朝時期的所謂五胡亂華,大批的胡人湧入中原,
其中也有人定居中原,並改姓為氏了。
這就是『姓氏考略』一書所記載的:「胡人有氏,唐之索元禮是。」
在女皇武則天君臨天下的時期,提起索元禮的名,可真如史書上所言,
是「衣冠氣褫」據說他官拜游擊將軍,殘暴成性,製作了名為鐵籠、
晒翅等邢具,而且詢問一名囚犯,常會牽連到數百人,殺人不計其數。
可是他的種種暴行,武則天不但不聞不問,反而一再引見賞賜,
似乎益張其威。這件事對於武則天的聲價,大大有損。
 
姓依『全國姓氏要覽」(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
之全國姓氏排名與人數統計,台灣姓大部分分分佈在在台中、
台北等地,其排名第464名,男性有99人,女性有76人,共計有175人。
 
姓資料來源: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500年前是一家、
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元和姓纂、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弓(688)

稀有、特殊姓氏─弓(688)

 

20餘年前因孩子之故, 進了教會,
弟兄姊妹都很熱情,其中有位姐,
大家都這麼稱呼著,有天問姐姓什麼,
才知到有這麼奇怪的姓氏,也因此得到了這個怪姓。

 

「弓愛勤─1」  

 

弓 (ㄍㄨㄥ)
 
氏輝煌的家世,明載於『姓氏考略』一書中,
書中指出:「 黃帝之子揮造弧矢,受封於張,後為弓氏、
張氏,望出太原。」
弧矢即弓箭,是人類最早期的武器,
僅此一點就能夠讓氏後世子孫津津樂道,引以自傲了。
 
另,距今兩千多年前的周朝,位於現在山東省的魯國,
出現了一支以弓為氏的黃帝子孫,那就是『萬姓統譜』中所記載的:
春秋時,魯國有個大夫字叔公,
其祖父公孫嬰齊曾經跟著魯成公攻打宋國和鄭國,對魯國有大功,
因此世代為魯國大夫,叔公的後代就以王父為氏,姓了
 
在『萬姓統譜』中還記載有漢朝的光祿勳弓祉
後魏有博陵太守弓翊西漢末年有大臣弓林
 
氏與氏誼屬同胞兄弟,人丁卻 不如張氏的〝人多勢眾〞,
原來是因為自南北朝時,有不少氏改姓為張。
前秦符堅麾下號稱〝萬人敵〞的大將弓蚝,是最為顯著的例子。
他是當是張平的養子,所以才會改姓為張,他在符堅帳前積功累累,
官至侍中,封為上黨郡公。只是原屬氏的一份光彩,卻歸於張氏了。
 
這個少見的姓氏,據台灣省文獻會表示。在民國49年之際,
就有七家姓弓的省籍人士,分居於新竹、嘉義兩地。
弓愛勤姐祖籍河北磁縣、目前定居於台北,已傳至第三代了 。
 
姓依『全國姓氏要覽』「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
之全國姓氏排名與人數統計,台灣姓大部分分佈在新竹、嘉義、台北等地,其排名第688名,男性有22人,女性有29人,共計有51人。
 
姓資料來源: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百家姓探源、
500年前是一家、尋根問祖、中國姓氏三百大姓、元和姓纂、
百姓祖宗圖典。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 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仇(256)

稀有、特殊姓氏─仇(256)

仇加偉─1

  

 

仇有二音 (ㄑㄧㄡˊ) (ㄔㄡˊ)
 
字當作姓氏時,不唸(ㄔㄡˊ),而是唸(ㄑㄧㄡˊ)
 
宋大夫仇牧之後。(見《通志。氏族略》)
姓家族是3000年前宋國大夫仇牧的後裔,而仇氏則系出仇吾氏。
夏諸侯在商為九國,紂殺九侯,其後為氏。
 
姓的始祖仇牧,是我國傳統忠義精神的最佳楷模。
根據《左傳》的記載,他是春秋時期宋閔公的大夫,後來宋萬弒閔公,
他急忙前往救主,可惜已遲,在宮門正遇宋萬,他手執長劍,口出叱聲,
撲殺那個弒君的國賊,可惜寡不敵眾,終被殺而死,忠貞節烈可比日月。
 
仇牧被殺害之後,弒君的宋萬為斬草除根,追殺仇牧的後人。
於是,其子孫紛紛出奔他鄉,甚至改名更姓,
所以仇牧的後裔之中也有以為氏了。
 
仇氏源自宋國的大夫仇牧,則其發源地當在今天的河南,
事實上氏家族也的確在河南南陽一帶最為旺盛。
 
在我國歷史上,氏一直大名鼎鼎,漢代的桓帝延熹年間,
有河南考城人仇覽,他便是一位高節懿行備受後世景仰的人物。
 
明代,提起仇英〝仇十洲〞的大名,只要對傳統國畫略有涉獵,
就沒有不知道的。他是我國國畫畫壇上人人知名的〝明代四大家〞之一,
善於臨摹宋、元名筆。他筆下的人物、鳥獸、山水、樓觀、旗輦、
車容之類,無一不秀雅鮮麗,嘆為觀止,尤其他所畫的仕女,神采生動,
被譽為明時工筆之杰。因此,數百年來〝仇十洲〞的每一幅作品,
幾乎都奉為瑰寶,爭相收藏。
 
台灣交通部郵政總局在民國69年11月12日發行了一套古畫郵票,
就是以明仇英所畫的山水畫而發行的古畫郵票,
名為〝明仇英山水畫古畫郵票〞除了郵票另有小全張的發行,
本圖為小全張『發行50萬枚』。
 
明仇英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大部分分佈在台北、新竹、苗栗、嘉義、彰化、台南等地,
其排名第256名。男性有453人,女性有410人,共計863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扈(465)

稀有、特殊姓氏─扈(465)

「扈有守─1」  

 

(ㄏㄨˋ)
 
有扈氏之後,以國為氏,望出京兆,河南。(見『姓氏考略』)
氏出自姒姓,是用國名作為姓氏的。根據考證,有扈是夏時的諸侯國,
其故址在今陝西省戶縣的北方,後來被夏禹的兒子夏啟所征服,國亡,
則子孫以國為氏姓了
 
開創「家天下」之局的夏啟,被諸侯奉為天子後,施德教於四海,
持其父之功於不替,對於中華民族的初期發展,著有貢獻。
「書經」的「甘誓」有一段「有扈戰於甘之野」的文字,
說明了距今四千多年前,夏啟曾為中華民族的形成付出多大的心力。
 
氏家族根據考證,便是當年與夏啟戰於甘的「有扈」的後裔。
有扈是當時的一個國家,位於現在陝西省鄠縣的北方,
他們被夏啟征服之後,入境隨俗逐漸「以國為氏」而姓了
 
扈蒙,宋代文士,好學而聰明有才氣,當時稱為〝文學才子〞。
古時的「文學」兩字,包括文、史、哲等學問。扈蒙舉為進士後當官。
他流芳千古的功業,是和李穆等人一同編撰『五代史』,
又與李昉一同編成『文苑英華』,他還校定了藥書『古今草本』
 
扈再興,宋朝時的抗金名將,他臨陣打仗時常想出計謀,看到敵陣弱點,
就一聲高呼率先衝鋒,兵士奮勇追隨,常勝不敗,金兵一見他就喪膽。
他兒子扈世達也同樣英勇善戰,成為名將。
 
扈謙,金陵人,他十分精於卜筮之道,曾為海西公及大將桓溫卜筮,
都靈驗極了。但扈謙卻有個怪癖,每筮一卦索酬一百錢,
每天只要賺到五百錢就停止,以三百錢供母,二百錢自己飲酒,絕不多賺。
後來其母病歿,他竟辭別酒家而去,不知所之。數日後,
有人看見他躺在大路上,最初以為他是醉倒了,但伸手去引牽,
才知道空衣無屍。於是從那時起在金陵地方上就有關於扈謙羽化登仙的傳說,而且一直流傳到一千多年以後的今天。扈謙的傳奇故事,
當然是氏播遷到江南各地繼續繁榮滋長的有力說明。
 
姓依「全國姓氏要覽」(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
之全國姓氏排名與人數統計,台灣姓排名第465名,
男性有97人,女性有77人,共計有174人。
 
姓資料來源: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500年前是一家、
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容(313)

稀有、特殊姓氏─容(313)

容霞─1  

 

容(ㄖㄨㄥˊ)

 

春秋南容氏之後,以王父之氏為姓。
(見『萬姓統譜』)
氏,『帝王紀』:皇帝大臣容成造曆,
舜舉〝八愷〞有仲容,何承天『姓苑』云:禮記容居,吳人也,望出敦煌。(見『通志。氏族略』)
古有容氏國。見『穆天子傳』,以國為氏。又禮樂之官曰容,
見『禮記注』一云禮官之後,以官為氏,望出敦煌。見『姓氏考略』。
 
遠古時候,黃帝有個大臣叫容成,據說精通歷史和天文,
創制了中國第一部曆法。
這位造曆的容成,長久以來被每一代的中國學者尊稱為容成
據說就是千秋萬世姓中國人的始祖。
 
依照『通志。氏族略』的說法,我國氏家族的歷史十分古老,
是容成公或虞舜時賢人〝八愷〞之一仲容的後裔,經過長期的繁衍,
到先秦時期,他們以出現於南方的吳地,並在後來稱盛於南方。
綜合上述文獻的考證,源自上古容成仲容氏,
數千年來主要是繁衍於南方的吳地,當初以國為氏或以官為氏,
則望出西北的敦煌,兩支氏,一南一北,相輔相成。究其出處,
無論源自哪一支,都有極其悠久而輝煌的歷史,
足以讓每一位姓人士自豪自傲。
 
容苴,金朝人,朝廷命他當知府官,發生戰亂時,
容苴和他妻子適姑一起率兵抵抗,一場戰亂被夫婦兩協力平定,
容苴死後,朝廷就讓適姑承繼容苴的軍權,統帥軍隊。以一個女流之輩,
威風凜凜,為中國女性英勇的一面,留下千古佳話。
 
容若玉,明朝人,舉為進士當官,朝廷派他去江西。
容若玉治理地方,為百姓著想,辦了許多好事,為人正直,
為官清廉,死後,家貧沒有財物,他的同僚朋友週濟,
拿銀子將他靈官運回老家安葬。
 
容閎,廣東澳門人。清代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於幼年赴美,
畢業於聞名全球的耶魯大學,學成後回國,充任江蘇巡撫的譯員,
當時他主張派幼童出洋留學,為曾國蕃等大臣所接受,
並於公元一八七二年付諸實施,由朝廷派遣學生三十三人赴美,
開創了中國政府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的風氣。
 
姓依「全國姓氏要覽」(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
之全國姓氏排名與人數統計,台灣姓大部分分佈在嘉義、新竹、南投、
彰化等地,其排名第313名,男性有283人,女性有247人,共計530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中華姓氏大辭典、500年前是一家、
姓氏詞典、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杞(343)

 

稀有、特殊姓氏─杞(343)   

 

蒐集這個姓的過程也是很有意思的
在2009年4月19日我收到一封署名(黃若瑜)的電子郵件,問我是否有收集到姓、、原文如下:
郭智祥先生你好:你的聯繫方式是自由時報的記者給我的,因為看到您特殊的嗜好,覺的很有趣,剛我我認識一位特殊姓氏的人 ,
 他姓"杞" , ㄑ一ˇ ,枸杞,杞人憂天.
不知道你有收集到了嘛”?
 
後來經過幾次的聯繫,原來是太太(黃若瑜)說的正是他的小孩杞育陞,原文如下:
 
郭先生你好:
我認識的這位"杞" 先生,就是我六個月的小朋友,杞育陞.
可惜,我們是在中部,目前還沒有要上北部的計畫.
我有去您的網站看了,您有介紹關於姓氏的來源,所以這才是您想要在當面見面的原因吧.
聽我老公說,他們家原本是姓紀的,後來好像跟某位杞氏外省人有關,後來改成姓杞,目前在彰化鄉下的祖父家已經是杞姓.
他們家並非原姓姓杞,不知道這樣符不符合你希望收集的原則?
 
郭先生:你好
我有跟我老公說了,原則上他很樂觀其成.
說到這個姓氏,他曾經帶團自我介紹時,介紹自己的姓氏是枸杞的"杞",
然後人家還是稱呼他"ㄍㄡˇ"先生.
 
我也上大陸網站去搜索,的確沒有很詳細的資料,
而且百家姓那個網站病毒很多,還是不要開為妙,只稍微查到資料如下:
 

著名的高陽酒徒酈食其說:昔日商湯討伐夏桀,封夏桀之後代舛于杞。

就是指姒履癸的後代舛氏,後被商湯分封於杞邑(今河南開封杞縣)

後有以封邑為姓氏者,稱氏。

西周之前的舛氏、杞氏、木氏、癸氏,同宗同源,

皆為姒姒履癸的後裔子孫,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您的收集方式需要「有經過投遞過程『就是有蓋過郵戳的信封』」

加上身份影本證明,工作證 健保卡等有照片的證件 均可....

第一項,我家小朋友可能沒有,他現在只有護照有照片而已,

所以可能要改收集我老公的名字.我會去找一找保留下來.

另外我會請教我公公有關姓氏的來源的歷史背景..

 

 

關於當面碰面是沒有問題,不過因為我們家比較特殊,
我現在帶小朋友短暫回台灣打預防針,如果您不趕,
我們可以約下次回國在碰面(大約是暑假),
如果您急著先收集的話我可以先將收集信封及影本,
在我出國之前寄給您完成您的收藏

 

能有幸成為你的收藏喜好之一,我們也很榮幸.

 

 

 

郭先生您好 :
昨天星期一我掛號寄信給您,裡面有附上我家杞育陞的資料,
一張明信片及他的護照影本.請您參考一下資料是否符合您的收藏樣式,
若順利收藏就請幫我家小朋友護照隱去身分證字號,
因為我怕自己塗的不漂亮.若不收藏就請你再告知給我.
我會另外收集我先生的資料,麻煩將小朋友 資料寄返給我謝謝.
 
關於姓氏來由,我已請教我公公,
原本是姓"紀",在我公公的祖父那一代,因為鄉公所發生大火或大水,
戶籍資料有毀損,便重新謄寫,其中有位幫忙的外省籍小學老師姓"杞",
因為"紀"姓與"杞"姓讀音字型相近,(台語發音)加上自己孤家寡人在台,
便將"紀"姓改謄做"杞"姓,那時先輩因不會讀寫,所以都沒有發現,
後來是那位"杞"姓老師自己透露給教學的"紀"姓先輩,始知被給姓為"杞".
後來雖有意改回"紀姓",但因人丁開散,遍佈全台,聚首不易,便擱置到今. 
 
原"紀"姓祖譜在彰化,祠堂名號為金墩堂。改名為杞姓為四代,
先生的祖父年約八十多,目前居住彰化芬園,約為百餘人.
 
以上是收集姓的過程,摘錄與黃若瑜小姐的通訊內容。
 

 

能得到這個姓氏也非常的有意義,畢竟電視媒體的力量竟是這麼的大
,透過網路也可以收集特殊姓氏,想都沒想過的一件事情呢?

 

  

 

杞育陞六個月大的小男孩也出名了,將來他看到自己的名字在網路上流傳,
一定覺得很有意思的。更妙的是,太太寄了一封信到海角七號,
想當然是沒這個地址的,所以只好退回原地址,退回給杞育陞了。
很有紀念性的一個實際封,謝謝黃若瑜的用心幫忙。

 

 杞育陞─1

 

 

杞 (ㄑㄧˇ)

姓係源自姒姓。周武王封夏禹之後,東樓公于杞(故城在今河南杞縣),
後滅於楚國,其子孫就以國為氏了。

 

(《元和姓纂》)杞國,姒姓,伯爵。地在今河南杞縣。郡望:齊郡。

 

北魏有杞嶷。宋有杞開。明有杞原慶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排名第343名。男性有223人,女性有215人,共計438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闞(329)

稀有、特殊姓氏─闞(329)

闞愛雲-1  

 

 

(ㄎㄢˋ)
 
齊卿闞止之後。望出會稽。(見『尚友錄』)
 
,春秋時代齊國的一個地名,故地在今山東省汶上縣西南的南旺湖中。
魯昭公二十五年,三家伐公,昭公出奔齊國,後被處於乾侯的地,
在外8年,卒於此地。之後齊國大夫止被封於
他的後代就用封地名〞〝作為自己的姓氏。
 
這位闞止是春秋時代齊悼公的家臣,曾經一度在齊的政壇上舉足輕重。
闞止的事蹟不但證明了闞氏家族的由來已久,
其得姓的歷史已有兩、三千年,更說明了氏的發源於山東。
 
闞澤,三國時期東吳的著名學者,在吳大帝的朝廷上封侯拜相,
備受禮遇。依照「吳志」的記載,他是當時的山西山陰人,究覽群籍,
兼通數理,在學術上的造詣極高,因此就被孫權延至,
最後高官至中書令,封都鄉侯,容宗耀祖。
據說,孫全隊他的敬重無以復加,當時朝廷訂議興制,
都要特別諮詢他的意見,可見他所享的名望之高。
 
闞駰,晉朝末年甘肅敦煌人,以滿腹經綸而名垂青史。
自小聰敏過人博學經傳,曾經在前秦符犍的朝廷上官拜尚書,
並負責點校經籍。他所著「十三州志」尤其受到後世學者的推崇,
被共譽為我國珍貴的史地典籍。
 
闞稜,山東章丘人。唐朝有名的威武名將,於官拜越州都督時,
大破輔公祐,戰功彪炳,名重當朝。他所使用的一把「陌刀」也很有名,
這把刀是兩刃,長達一丈,據說一揮就可以連殺數人,無人能擋。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

之排名與人數統計,台灣姓大部分分佈在台北、新竹、彰化等地,

其排名第329名。男性有264人,女性有165人,共計329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邊(277)

 

稀有、特殊姓氏─邊(277)

邊繼玲─1  

 

邊(ㄅㄧㄢ)

 

宋平公公子戎,字子邊,其後為氏。
(見《陳留風俗傳》)
子姓,宋平公子邊之後,以王父字為氏,望出陳留、金城。
實則商有氏,周大夫邊伯其後也。(見《元和姓纂》)
 
關於氏的光彩源流,著名學者鄭樵在其所著的《通志氏族略》
中記述的最為清楚,另外,《姓纂》以及《陳留風俗傳》等古籍中亦有論述。從中可以看到,我國的氏家族的確由來已久,他們出身高貴,
可以把家世源流遠遠的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聖君商湯,
算是傳自商湯龐大的子姓家族的一份子。
 
根據《通志氏族略》的考證,氏的得姓始祖究竟是公子成,
亦或是御戎,雖尚未確定,但其為兩、三千年前宋國的貴冑之後,
卻是不容否認的。因為在當時的封建諸侯社會,
只有諸侯之子才有資格被稱為公子,而眾所周知,
周朝初年的宋國是傳自商湯的嫡系子孫,追本溯源,
氏也名正言順地成為商湯後裔了。商湯的這支子孫,
最初是以中原的河南地區為繁衍中心。
 
在我國歷史上,河南的氏的確是久負盛名,
不但大家所熟悉的大學者邊詔曾在漢桓帝的朝廷上貴為高高在上的尚書令,
名滿天下。此外,陳留的邊鳳邊讓,也都在各方面出人頭地,揚名顯親。
 
唐朝時,還曾有一邊氏叫邊鶯是一位藝術造詣極高的畫家,
所畫的花鳥及折枝草木,蜂蝶雀蟬,俱稱精妙。
 
明代的邊文進,更是功在傲視寰宇的中華傳統藝術,他所畫的翎毛花卉,
被譽為「宋、元以後,殆無其匹」。
 
清代的邊壽民,也是一位擅長潑壘的傑出畫家。
 
根據河南氏宗譜的記載,邊惇道是一位才思敏捷的著名詩人,
其子邊濟亦已有學行而著聞,其孫邊應惇和曾孫邊雲遇,則雙雙金榜題名,
進士及第,當時氏的聲譽之隆,實在不難想見。
 
姓依據「全國姓氏要覽」
(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之排名與人數統計,
台灣姓大部分分佈在台北、新竹、南投、彰化、嘉義等地,
其排名第277名。男性有389人,女性有351人,共計740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中華姓氏大辭典、500年前是一家、
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國(443)

稀有、特殊姓氏─國(443)

「國鍇─1」  

 

國(ㄍㄨㄛˊ)

 
姓的始祖,是春秋時齊國之卿族,世為上卿,子孫沿其氏。見『姓源』
這個距今兩、三千年以前就在齊國飛黃騰達的氏家族,
根據歷來姓氏學者的考證,是齊國始祖姜太公的後裔。追本溯源,
當然更是傳自上古時期的炎帝神農氏,具有極為古老的源流。
『姓苑』所說的:「太公之後,齊有氏,世為上卿」;
以及「姓纂」、「姓氏考略」等書所說的:「太公之後、、、、」等等。
 
根據「姓纂」一書的考證,在春秋時代的另一個大諸侯鄭國,
亦曾出現一支源流不同的氏。備受孔夫子稱道的鄭國大夫國喬
便是這一支氏的得姓始祖,明載於「姓纂」的考證文字是這樣記載的:
「鄭穆公子發,字子國,生輒,字子耳,生僑,字子產,以王字為是,
亦為氏。」
換言之,這一支國氏,是鄭國的貴冑之後,出身同樣的高貴無比。
除了上述源自春秋齊國和鄭國公族的兩支名符其實的炎黃子孫之外,
氏家族組成份子,另外有好幾支,在「姓氏考略」一書明載著:
「又,衛亦有氏,又,百濟大臣八姓有氏。」
衛國,是周文王第九子康叔的封地。位於現在的河北、河南之地;
百濟,是東漢至唐朝之際,一個位於現在朝鮮之地的國家。因此國氏家族,
除了炎帝和黃帝的後裔之外,還有外來的血統,組織情形可說是相當複雜。
尤其宋代學者羅沁在其所著「路史」一書中,還有一段「禹之御有國哀
 
國哀,是距今大約四千兩百年以前的人,
「路史」雖然未曾明言他是後世國氏家族的始祖,
但是他既然是夏禹的老師,身份十分的榮耀,
其後世子孫繼續以為氏,當為情理之中的事。
 
西漢末年的長安人國由,曾於王莽立太子,置六經祭酒時,
被秩為上卿,負責講授易經。
 
三國時的蓋州(今遼寧省蓋平縣)人國淵,更是一位成就非凡的學者,
曾被其師鄭玄稱讚為「國器」。後來他北魏武帝曹操辟為司空掾,
興屯田事,累遷至太僕,也以恭儉自守而受人敬仰。
 
姓依「全國姓氏要覽」(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
之全國姓氏排名與人數統計,台灣姓排名第443名,
男性有97人,女性有102人,共計199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500年前是一家、中華姓氏大辭典、
百家姓探源、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有、特殊姓氏─胥(341)

稀有、特殊姓氏─胥(341)

胥奕緋─1  

 

(ㄒㄩ)
 
很多人將這個字唸成女婿的婿(ㄒㄩˋ) 是不對的,
字唸(ㄒㄩ)。
 
晉大夫胥臣之後,以字為氏。或言出赫胥氏之後。(見『通志。氏族略』)
根據姓氏學者的考證,氏來源於春秋時期晉國的大夫胥臣
 
胥臣,字季子,就是忠心耿耿跟隨晉文公重耳,
度過了19年的流浪生活涯的諸位重臣之一,在晉文公回國即位後,
他官拜司空,被封於臼邑,所以又被稱為臼季。
他的子孫們有的就以作為自己的姓氏,像他的兒子胥甲,曾孫胥童
名氣都十分響亮,是名登『左傳』的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
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氏的起源可以上溯到上古時期的帝王赫胥氏。
傳說赫胥氏就是炎帝,如果真的是這樣,
那麼氏的得姓歷史當代5000年以上了。
 
姓先人還有胥鼎,是金朝時候的人,本來是個讀書人,有大智大勇,
從政做官後,運籌帷幄,辦事有效,成為朝廷棟梁,被封為「吳國公」。
 
胥必彰,明朝文官,官職是監察御史,專門負責對朝廷命官的監察。
他忠於職守,權貴犯錯也直言不諱。因為他嚴正清明,受到大家的讚揚,
稱他為〝真御史〞。
 
姓依「全國姓氏要覽」(內政部96年6月12日出版)
之全國姓氏排名與人數統計,台灣姓大部分分佈在新竹、彰化等地,
其排名第341名,男性241人,女性199人,共計440人。
 
姓資料來源:元和姓纂、姓氏詞典 、500年前是一家、百家姓探源、
百姓祖宗圖典、尋根問祖、全國姓氏要覽等。
 
姓照片來源:郭智祥珍藏 提供
 
文章標籤

石頭與姓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